学校时代那些印象深刻的老师

最近一周在看季羡林的《要把读书当回事》,里面提到他在学校时代遇到的几位老师,印象非常深刻。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学校时代也遇到过一些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。

英语家教

小学那会,大约是一年级时学校就开始教英语课了。低年级那会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,每次基本满分或者只错一两道题目。不过四年级之后,换了一位英语老师教我们,那位英语比较凶,班上很多人不喜欢她。在班级同学的影响下,我也对英语课失去兴趣,每天上课就和老师顶嘴。最后期末考试时英语成绩只有40多分。(从这里也能看出有时候小孩子的恶是无缘无故且容易被传染的,他们或许代表了人性最开始的样子。)

我的父母知道后十分生气,那会已经流行辅导班了,父母就给我找了一位英语家教。辅导时间是在每周六的下午,我对此是很排斥的,因为一个小学生一周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周六了(平时要上课,周日的话因为马上要周一了,玩是不能全身心的玩了)。巧的是英语老师还是和我们同乡的。当时第一节课开始时,她和我说:“以后还是和你讲普通话吧,我看你也不太会讲家乡话”。没办法从小没怎么在家乡待过。

她的教学方法和学校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。学校里就背单词,做题,讲语法。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先教我所有的音标,然后留下作业,让我把26个字母的音标都写出来。如此这样反复练习。

那会是2008年左右,现在是2025年了。这种方法是对我英语学习很有帮助的,不夸张的说。这个方法使我在英语甚至在其他知识领域,打牢了基础。后来在中学和大学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,最大的功劳也是这个。

这套方法为什么对我影响那么大呢,我试着分析了一下。熟读音标之后,我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单词怎么读出来,以前低年级时背单词那会,看到音标我都是略过的,上课时就听几遍老师的发音,靠“死记硬背”来记忆。而熟练掌握了音标之后,我可以仅靠知道怎么写单词,就知道怎么读。反过来也一样。别人说出一个单词时,我也可以拼写出来。这样一来,记忆单词就变得非常容易了。同时之后还发现词根词缀的学习也变得非常容易了。根据词根词缀可以很容易联想出一个单词的意思。哪怕之前完全没见过这个单词。

高中班主任

我的高中班主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,是教物理的。他应该研究生一毕业就教我们,估算下年龄应该25至26岁左右。现在我也到他当时的年龄。老实说我十分佩服他。

可能因为年轻吧,所以经常做出一些“不符合”我们认知中老师的事情。有一次午休完上课前,我们一群人走去教室的路上,他突然从我们后面跑过,留下一句“你们迟到了,比我慢的一会去蛙跳操场”。我们一群人愣住了,然后马上开始赛跑。最后跑不过他,10多人被罚着蛙跳一圈。蛙跳完后,那老哥突然又来一句“给你们一个机会,和我再比100米,赢了就不用写检讨”。那会才十六七岁,被他虎得一愣一愣的。结果当然是输了,不过最后他把我们检讨免了。

有趣的事情有挺多,还有两件事,其一是那会我们教室外有个大窗户,谁从前面走过学生都能看见。因为这“得天独厚”的自然条件,我们同学经常上课玩手机那些(包括我),反正老师来视察的话,我们可以看到。

不过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班主任后面买了块滑板,一次视察时,他滑着滑板,经过窗户时,身体蹲了下来。导致我没有看到,结果就是手机被没收了。当时上的是语文课,语文老师一脸尴尬地看着我们。用现在的职场角度来看,语文老师想的估计是“虽然学生玩手机不对,但你这样突然进课堂,搞得我很没面子啊,不能下课在抓他?”

另外一件事还是和手机有关,那会晚上回到宿舍后,我们没睡觉,在玩手机。其中一次夜深了,一位同学发了个朋友圈。内容我现在还记得:“或许是孤独的”。我顺手点了个赞。第二天班主任来到教室大喊“XXX交手机,还有那个点赞的”。原来那个同学没屏蔽班主任。

想起了几件有趣的事情,当然他对我的影响也很大。高中那会经常苦口婆心地劝我们,可惜那会只觉得他烦,一直“限制”我们。直到近几年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回忆那些事情,才发现他那会也是一个年轻人,刚从象牙塔出来,秉持着理想主义,想把我们这些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。高考前夕,他特意从教室喊我出来,和我聊了许久,告诉我他对我的期望。那会我也没太在意。直到很后来工作几年后,才发现他当时说的那些话对我影响很大(具体无非就是有关未来和社会一些行业分析,以及劝慰我哪怕高考没考好,也别惊慌,人生也不只看一场考试)。

高考出成绩后,我确实没怎么考好,离平时的分数差了不少,他之后还打了个电话给我父母,说小问题,之后填志愿那些要注意点,多参考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等等。

有些事情是后知后觉的,只是身处其中加上那会的年龄,很难理解。想到一句话“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”。

大学某老师

大学时大部分老师都没啥印象,倒有一位老师让我“记忆犹新”。

他是教毛概的。那会大几忘记了。上课时他经常会讲一些和课程无关的事情,其中有一次他说了中国人要感谢犹太人,因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懂得报恩的民族。他讲到那会抗日战争时中国人帮助了他们,犹太人也帮助我们。然后他就开始讲犹太人如何报恩的故事(可惜故事具体是啥我忘记了)。

还是直到工作之后,开始读那段历史,才发现故事完全不是他说的那样。或许是有些犹太人确实如此。但是“河豚计划”是实打实的。他们想在东北建立一个自治区。。。

老实说,我本人并不讨厌这个民族,我觉得各个民族他们生理构造上并没有媒体说的很大差异,更多的是长久以来文化带来的差异。这里不讨论民族优劣。只觉得他作为一个老师,不把一个事情原原本本地说清楚,夹带私货,实在是不应该。

以上是我印象深刻的几位老师。其实还有一些老师也让我印象深刻,不过就不一一叙述了。总之,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,哪怕有些影响是后知后觉的。

有时确实想带着现在记忆重返校园,并不是为了赶上各种红利赚钱(当然肯定也想)。但更重要的是,如果能带上现在的认知回到过去,是不是可以过上更加精彩的人生呢?或许也能弥补一些遗憾。

updatedupdated2025-09-082025-09-08